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场光镊突破了传统远场光学的衍射极限,能够对纳米微粒进行近场光学捕获,目前常把亚波长尺寸的小孔作为近场光镊中常用的金属膜光纤探针的简化模型,通过对入射光透过纳米小孔后场强分布特性的研究,能更深地理解和分析探针在近场操作中的作用.本文导出了用于分析纳米小孔光场衍射强度的夫朗和费衍射公式,研究了无限大理想导体屏上纳米小孔的场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入射光从小孔出射后出现了衰减,四个象限内场强分布函数不全为零,中心呈现了一定的场增强,且小孔形状和尺寸对场分布有很大影响,随孔径变大衍射光强相应增大,但出射边界随之变小.
推荐文章
涡旋光束的矢量衍射以及瑞利条件下的光镊
光镊
矢量衍射
瑞利散射条件
涡旋光束
光镊--光的力学效应的研究及应用
光的力学效应
光镊
微纳操控
微小粒子
拉盖尔-高斯光束光镊捕获性质
光镊
电磁散射
T矩阵
拉盖尔-高斯光束
捕获力
捕获效率
Q因子
光镊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光镊
光学势阱
几何光学模型
电磁模型
瑞利散射理论
捕获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场光镊中纳米小孔衍射强度分析
来源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隐失场 近场光镊 衍射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P391.4
字数 28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70.2009.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110 956 19.0 24.0
2 杨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46 263 10.0 15.0
3 陈淑清 18 20 3.0 4.0
4 刘炳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7 1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失场
近场光镊
衍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9870
22-1364/TH
16开
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554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