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址的天然屏障性能差,提出建造折叠式"之"字形地球化学工程屏障,将处置物释放出的核素垂向固定在场址范围内.屏障的机理是,核素铀、锶的迁移形式分别为:UO2(CO3)2-2和Sr2+,而性能相反,且处置层为表生强氧化带,降水入渗强烈,不宜建还原性屏障;故对铀和锶依次建造:阴离子吸附屏障和阳离子吸附屏障,形成可连续渗流的双重屏障.屏障的砂土物料取自场址附近,成本极低.经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铀和锶等核素通过其屏障时的分配系数值都在103量级.
推荐文章
核废物处置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
放射性废物
地球化学工程屏障
实验
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地质学问题及研究现状
放射性废物
地质处置
系统工程
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库预选场址深部花岗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高放射性废物
深地质处置
碳、氧、锶同位素
铀系核素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对某极低放废物处置场围岩吸附238U、90Sr、137Cs性能的研究
极低放废物
处置场
围岩
静态吸附实验
地球化学屏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射性废物处置某场址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处置 地球化学工程屏障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0-4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L942.21
字数 25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09.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东 97 616 12.0 18.0
2 于静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186 8.0 13.0
3 康厚军 31 284 10.0 15.0
4 李明辉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放射性废物
处置
地球化学工程屏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