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水葫芦整株、茎和根分别进行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TOC,TS,VS和固形物的元素及其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TS负荷为2.0%的条件下,水葫芦整株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TS产气量和VS产气量分别为173.80 ml·g-1 TS和262.40 ml·g-1VS,茎和根的TS产气量仅为整株的84.23%和36.03%,VS产气量仅为整株的79.13%和42.05%;整株的甲烷含量、生物转化率和固形物中H的分解率均较茎和根高;TS和VS分解率均以茎最高,整株次之,根最低;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pH值,VFA,TOC以及固形物中的C,N的分解率差异不大.固形物的红外光谱表明,水葫芦整株直接厌氧发酵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发酵后根产生最多的碳酸盐类物质,这与根的物质组成有关.因此,将水葫芦整株直接厌氧发酵是完全可行的,且较茎和根具有更好的发酵效果.
推荐文章
水花生、水葫芦厌氧消化产沼气的中试实验研究
水花生
水葫芦
厌氧消化
沼气
中试规模
水葫芦沼气利用新工艺研究
水葫芦
批量发酵
干发酵
综合利用
不同pH下水葫芦与紫根水葫芦生长特性与净化效能对比研究
pH
水葫芦
紫根水葫芦
生长特性
净化效能
水葫芦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方法初探
水葫芦
污泥驯化
厌氧发酵
产气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葫芦不同部位的厌氧消化特性
来源期刊 环境化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水葫芦 厌氧消化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6108.2009.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正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93 1652 24.0 35.0
2 杨世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3 267 11.0 13.0
3 李继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7 168 7.0 7.0
4 邹星星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231 10.0 12.0
5 陈广银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3 272 10.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葫芦
厌氧消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化学
月刊
0254-6108
11-1844/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39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06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644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