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测定了Si-Mn系Q&P工艺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Si-Mn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的控冷热处理工艺.采用LEO-1450型扫描电镜和TEM-2000FX进行了组织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Q&P钢的临界点Ac3、Ac1、和Ms点分别为880℃、7100C和390℃.300℃的配分工艺温度+较长时间的保温能取得较好的强塑积.基体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另外可发现极少量呈块状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推荐文章
65Si2MnWA钢Q&P处理的组织预测
65Si2MnWA
Q&P
组织
CC
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Q&P钢
精细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韧性断裂
低碳硅锰系Q&P钢增塑机制及组织性能
Q&P钢
残余奥氏体
Mn配分
力学性能
强塑积
Q&P工艺参数对34SiMn2CrNiMo 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超高强钢
淬火-配分
残余奥氏体
组织和性能
强塑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i-Mn系Q&P钢热处理工艺的实验分析
来源期刊 世界钢铁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轧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3
字数 26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587.2009.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松山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8 115 6.0 8.0
2 唐荻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85 2813 26.0 37.0
3 赵才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9 125 7.0 9.0
7 江海涛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79 1451 18.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钢铁
双月刊
1672-9587
31-1836/TF
大16开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655号
4-809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5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