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寄主识别与附着胞分化是虫生真菌启动侵染过程的首要步骤.本文利用先前获得的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其野生型一起进行附着胞分化研究.接种后不同时间下的观察表明,绿僵菌突变株或野生型的附着胞既可以在萌发不久的芽管顶端形成,也可以在伸长菌丝分支的顶端形成.与野生型不同的足,突变株附着胞的分化频率显著下降,附着胞周围也缺乏粘液层的产生.研究表明,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类体壁降解酶对于附着胞分化不产生影响,对体壁降解也非完全必需的.与突变株附着胞分化频率显著降低相对应,其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显著下降,而添加外源cAMP能够显著增加其附着胞分化频率,说明绿僵菌cAMP信号途径对于调控附着胞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菌落宏观特征与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土壤
金龟子绿僵菌
菌落宏观特征
DAN多态性
亲缘关系
海南椰心叶甲病原菌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潜力
金龟子绿僵菌
分离
鉴定
生物防治
椰心叶甲
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金龟子绿僵菌
群落组成
时空动态分布格局
松毛虫虫口密度
多样性
稳定性
培养基组成对金龟子绿僵菌M337菌株稳定性的影响
金龟子绿僵菌
稳定性
碳源
氮源
C/N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龟子绿僵菌附着胞分化及其与环腺苷酸cAMP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 体壁穿透 粘液层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717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39 362 11.0 18.0
2 石少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10 94 5.0 9.0
3 吕丁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2 74 2.0 2.0
4 段志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昆虫病原真菌
体壁穿透
粘液层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