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原位采集河南平原耕地土壤溶液.用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对数作为因变量、土壤溶液理化性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只有有机碳进入Cu的相关方程,pH进入Cd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pH和土壤中的Zn都作为自变量进入Zn的相关方程.土壤溶液中的Cu与pH没有线性关系,而Cd和Zn与土壤溶液pH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计算了土壤中Cu、Cd、Zn在土壤与土壤溶液中的分配系数Kd.本研究中,3种重金属的Kd大小顺序为:Cu>Zn>Cd.根据Freeze 和Cherry模型,联合log(Kd-Cd)、log(Kd-Zn)与pH的线性关系,估计了Cd和Zn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
推荐文章
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毛竹
根际土
非根际土
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酶活性
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根际
重金属
地球化学行为
生物有效性
外源稀土对根际稀土和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稀土
地球化学
根际
重金属
迁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金属的土水分配行为研究——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的应用
来源期刊 土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 分配系数 重金属 土壤 河南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5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3.6|F595
字数 43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829.2009.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瑞敏 40 447 11.0 19.0
2 王支农 13 202 8.0 13.0
3 陈志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4 697 17.0 23.0
4 刘成武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75 1703 19.0 39.0
5 钟学斌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1 672 18.0 22.0
6 郝汉舟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352 3.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
分配系数
重金属
土壤
河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
双月刊
0253-9829
32-1118/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28-21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828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