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震研究       
摘要: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得到宁洱地震序列的主震、5.1级强余震和52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呈NW走向,倾角陡立.在接近水平的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下,断裂具有右旋走滑的错动性质.主震、强余震和众多的余震都发生在同一发震断裂上.大量的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主震一致,是地震序列的主要破裂类型,但还存在与主要类型不一致的倾向滑动类型,这可能与余震破裂起始点的微构造控制作用有关,但是它们呈水平向的应力轴与主震的主应力轴一致.NW向断层作右旋走向错动,滑动断层推挤的象限都是逆冲类型的余震,而拉张的象限都是正断层类型的地震.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周围4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相同,表明震源区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完全一致,宁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推荐文章
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云南永胜
2013年洱源MS5.5地震序列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洱源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中短期地震学异常演化特征研究
宁洱地震
地震序列
中期异常
短期异常
地震学异常
云南
2011年盈江Ms≥4.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盈江地震
发震断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
来源期刊 地震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宁洱地震序列 应力场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P315.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66.2009.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虹 136 635 12.0 17.0
2 王绍晋 31 343 10.0 17.0
3 龙晓帆 15 142 8.0 11.0
4 刘丽芳 47 493 12.0 20.0
5 邬成栋 23 171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源机制解
宁洱地震序列
应力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研究
季刊
1000-0666
53-1062/P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9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