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火炸药学报       
摘要: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以59式100mm高炮发射装药为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假定各层发射药为双芳-3、单基药、高能硝胺药、双迫药,发射药层数由1层依次增加到4层时,初速分别增加了3%、3.63%、3.69%;当燃烧层的燃速比为1:1.4:1.8:2.2,燃烧层的厚度比为5.5:1.5:1:2时,最大膛压为306.4 MPa,初速为932.4m/s,此时初速增加3.69%,且最大膛压未变,压力平台效果明显.从内弹道过程和工艺技术的可行性方面考虑,多层发射药采取3层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多层发射药,当武器选定后,最优化的燃烧层厚度比和燃烧层燃速比存在唯一确定的关系,此时,在保持最大膛压不变的情况下,初速增加最多.
推荐文章
片状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
多层发射药
内弹道性能
燃烧性能
密闭爆发器实验
阻燃剂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计算
经典内弹道
变燃速发射药
七孔药
数值计算
变威力发射内弹道数值模拟
变威力
内弹道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层发射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求解
来源期刊 火炸药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内弹道 多层发射药 数值求解 压力平台 炮口初速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J55|TQ5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812.2009.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树君 14 126 7.0 11.0
2 余斌 12 126 7.0 11.0
3 张玉成 40 167 7.0 9.0
4 张江波 31 109 5.0 7.0
5 杨雁 6 6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弹道
多层发射药
数值求解
压力平台
炮口初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火炸药学报
双月刊
1007-7812
61-1310/TJ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