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特别是具有Vp1-B1b等位基因的品种平均萌芽指数最低,仅为18.9%,具有Vp1-B1c和Vp1-B1e等位基因的品种平均萌芽指数分别为25.7%和25.6%.经改良的变性PAGE凝胶电泳检测及测序分析表明,Vp1-B1e为新的等位类型,和Vp1-B1c基因的相似性最高,达99%;和后者相比,其在第3内含子区域发生ATAT 4个碱基的插入以及2个SNP.
推荐文章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PPO基因的等位变异
普通小麦
微核心种质资源
多酚氧化酶
等位变异
FCER1B和STAT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过敏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小麦过敏
关联研究
基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多态性鉴定红花不同种质资源
红花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
多态性
分子鉴定
种质资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微核心种质的Viviparous-B1基因多态性及其籽粒休眠性的检测和鉴定
来源期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微核心种质 休眠 Vp1-B1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0-69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88
字数 27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968.2009.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8 60 5.0 6.0
2 冯继明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2 66 5.0 7.0
3 殷波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7 35 4.0 5.0
4 常成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1 63 5.0 6.0
5 司红起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63 570 13.0 20.0
6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112 1547 23.0 3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微核心种质
休眠
Vp1-B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4-7968
11-3342/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2-36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0364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