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崩漏病因主要与血热、血瘀、脾虚、肾虚有关.血热:或怒动肝火而血热妄行;或阳气亢盛,阴血失守,热迫血行;或过服辛辣过热之品,热伤冲、任;或因膏粱厚味,以致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而成为血热崩漏.血瘀:如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皆致败血留阻,新血不得归经;或郁怒气逆,饮食生冷,寒湿凝聚,冷积胞中,损伤冲、任,使得经血外溢,而导致血瘀崩漏.脾虚:思虑、劳极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心气不足,心火乖脾都可成为脾虚崩漏发病因素.肾虚: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精血不固;肾阴虚,虚火妄动,冲、任失调,失约经血;阴阳俱虚,气血不相维系,血随气下.另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稚弱,天癸甚微,冲、任未充,或者更年期,肾气渐虚,阴阳失平等,而成为肾虚崩漏.崩漏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热:清热凉血.血瘀:祛瘀止血.脾虚:补脾益气,养血止血.肾虚:肾阳虚,温肾止血;肾阴虚,滋肾养阴;阴阳两虚,可综上两法应用.
推荐文章
崩漏证治浅谈
崩漏
摄肾健脾
养肝疏郁
辨证施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崩漏病因与证治文献探讨
来源期刊 中医文献杂志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崩漏病 痛因病机 证治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文献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G254
字数 46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737.2009.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亚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3 2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4)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崩漏病
痛因病机
证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文献杂志
双月刊
1006-4737
31-1682/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
4-54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6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