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理的排采工作制度是提高煤层气井产量和节约成本的关键.根据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延伸特点和排采过程相态变化特点,结合压力传递模型及Langmuir吸附模型,得出了不同排采阶段的识别标识;根据KGD模型,结合压裂施工工艺参数,以及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平最小、最大主应力方向上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根据达西定律及排采过程中煤基质与裂隙的正负效应,建立了不同排采阶段物性参数变化模型;根据压力传递特点及气、水相对渗透率变化,最终建立了不同排采阶段、不同过程的排采强度预测模型.借助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研制了煤层气垂直井排采控制决策系统.晋城矿区潘庄井田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QNDN1井煤层气排采的流体效应分析
煤层气
排采效应
重力水
游离气
采收率
QNDN1多分支水平井
解吸特征
储层压力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署方法
煤矿区
煤层气开发
井网部署
韩城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效果评价
韩城地区
煤层气
多层合采
产能
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研究和展望
煤层气
排采
机理
流程
工艺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层气垂直井排采控制决策系统的开发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 决策系统 渗透率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煤层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28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9.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现波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 77 1395 21.0 33.0
2 倪小明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 50 440 13.0 18.0
3 王延斌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79 946 17.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层气
排采
决策系统
渗透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