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茵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茵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基于UHPLC-Q-TOF/MS的不同产地普洱生茶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普洱生茶
产地
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
代谢组学
滋味
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及数控发酵的品质研究
普洱熟茶
机械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数控发酵
外源接种黄曲霉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
普洱茶
黄曲
黄曲霉毒素
安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茶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渥堆发酵 化学成分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0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150.2009.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名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8 54 4.0 7.0
2 夏丽飞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4 15 1.0 3.0
3 陈林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4 16 1.0 4.0
4 陈继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0 27 3.0 5.0
5 李友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 1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普洱茶
真菌
渥堆发酵
化学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茶叶
月刊
1000-3150
33-1117/S
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32-34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2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