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球囊损伤的粥样硬化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大白兔模型38只,分为MSCs移植组(n=28)和对照组(n=10).MSCs移植组于球囊损伤前经外周血采集MSCs并体外培养扩增,于球囊损伤后即刻、1周和2周经静脉移植MSCs,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球囊损伤后4周收集血管标本,经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血管病理形态学特点、计算新生内膜和中膜面积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①MSCs移植组外周血分离MSCs经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FCAS)鉴定,其表面抗原CD44阳性而CD34和CD45阴性,纯度达95%以上;②MSCs移植组颈动脉内皮细胞少量缺失,管壁部分区域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增厚处中膜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沉积,部分区域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呈动脉粥样硬化早中期(脂质条纹-纤维斑块期)改变,而对照组颈动脉见内皮细胞片状缺失,动脉管壁全周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内膜管腔面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中膜内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沉积,并伴有淡红染无定形物质形成,呈动脉粥样硬化中晚期(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改变;③与对照组相比较,MSCs移植组新生内膜而积和中膜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6±0.018)mm2比(0.845±0.046)mm2,P<0.01: (0.245±0.017)mm2比(0.951±0.024)mm2,P<0.01];而两组间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1±0.158)比(1.534±0.014),P>0.05].同时,血管壁PCNA测定显示:MSCs移植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6%±0.014%比0.881%±0.017%,P<0.05).结论 MSCs静脉移植可明显降低兔球囊损伤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的新生内膜增生,促进损伤内皮再生.
推荐文章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疾病模型,动物
血管成形术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粥样硬化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来源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再狭窄 间充质干细胞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3.5
字数 33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09.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然尊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93 297 9.0 10.0
2 石蓓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183 503 10.0 12.0
3 许官学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96 309 9.0 12.0
4 沈长银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48 182 8.0 10.0
5 王冬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56 198 7.0 9.0
6 郭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21 68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再狭窄
间充质干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007-9688
44-1436/R
大16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46-20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