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直流炉作为炼钢电弧炉最初的型式,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真正的工业应用并被大规模建造.随后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和证实了直流炉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底电极问题,这使得人们对其优越性产生了怀疑.作为四种主要的底电极型式之一,水冷钢棒式底电极自发明以来已经历了超过20年的使用实践.然而,就作者看来,迄今为止仍未获得关于水冷钢棒式底电极熔损机制的科学认识.为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作者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首次耦合了传热与流动,特别地发现并引入了电磁效应的影响,还建立起钢棒与铜套间隙效应的估算方法,因而得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计算结果表明电磁力的轴向分量是驱动电极孔穴内流动的基本因素,而焦耳热并不占冷却水带走热量之主要部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即改变底电极直径会产生一种两面效应.因此提出了一种底电极的变直径结构,预计该结构在改善底电极热状态方面会带来明显的效果.
推荐文章
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炼钢过程控制级的仿真研究
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
过程级控制
过程建模
过程级控制策略
仿真环境
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的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电弧炉
电极调节系统
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仿真
直流电弧炉电弧等离子体射流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直流电弧炉
电弧等离子体
流场
温度场
电弧炉冶炼不锈钢的泡沫渣研究
泡沫渣
不锈钢
电弧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流电弧炉水冷钢棒式底电极熔损机制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世界钢铁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流电弧炉 底电极 数值模拟 机制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炼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F7
字数 8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587.2009.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朝晖 7 39 2.0 6.0
2 石洪志 14 67 4.0 7.0
3 严永亮 5 16 3.0 3.0
4 王平阳 54 235 8.0 11.0
5 刘晓 18 125 5.0 11.0
6 周建平 4 9 1.0 3.0
7 袁锋 2 2 1.0 1.0
8 杨宝权 5 20 2.0 4.0
9 胡安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流电弧炉
底电极
数值模拟
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钢铁
双月刊
1672-9587
31-1836/TF
大16开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655号
4-809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