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 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 mL的空白纳米粒(20 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 g·L-1)和NV-PNIPAAm-PEO(20 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 d内无差异,21 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 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 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 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 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 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茵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推荐文章
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万古霉素在清醒兔眼玻璃体内的浓度
微透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玻璃体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方案治疗眼内炎
眼内炎
盐酸万古霉素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手术
微透析活体采样比较静脉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
微透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静脉注射
玻璃体
万古霉素
微透析法检测万古霉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代谢
微透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玻璃体
万古霉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玻璃体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治疗兔眼混合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眼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粒 缓释给药系统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71.1
字数 5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修礼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 154 1525 19.0 30.0
2 陈晓农 41 229 9.0 13.0
3 王丽曌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细菌性眼内炎
眼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粒
缓释给药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