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对超级杂交稻在田间的穗粒结构定点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来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各种来源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穗三次分蘖穗,其中一次分蘖穗的贡献最为突出,达55%以上;产量达到11.62t/h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每公顷抛栽25.68万穴,每穴有效穗13.9穗,每公顷有效穗356万,每穴粒重45.6g,主穗平均实粒数171.5粒穗,一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130.5粒/穗,二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88粒/穗;全田平均每穗实粒数130粒,平均每穗粒重3.63g.
推荐文章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49高产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杂交水稻
特优649
穗粒结构特点
贡井地区再生稻单产3.5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再生稻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产量
单产15.0 t/hm2的超级稻“四良”配套技术体系研究
超级杂交稻
Y两优900
15.0t/hm2
“四良”配套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超级杂交早稻单产11.62t/hm2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超级杂交水稻 穗粒结构 栽培技术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1.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09.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平福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71 461 12.0 16.0
2 李维科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7 102 6.0 9.0
3 潘英华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6 74 5.0 8.0
4 李振经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8 83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级杂交水稻
穗粒结构
栽培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