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跟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推荐文章
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方案比较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睫状体
巩膜
激光凝固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术式治疗的疗效比较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冷冻术
小梁切除术
脉络膜上腔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hmed青光眼阀
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术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微创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虹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6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5
字数 37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575.2009.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104 402 10.0 14.0
2 白海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19 59 4.0 7.0
3 钟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33 93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导体激光
虹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创医学
双月刊
1673-6575
45-134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48-7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