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国人骶前区域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准确、安全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男12具,女8具;年龄31~75岁,平均48岁.观察骶前区解剖关系,测量髂内外血管、骶正中动静脉到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及S1前孔内缘间的距离,并观察骶前静脉丛血管的特点和S1神经根走向,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结果 双侧髂内静脉距离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最短,"安全操作空间"男性为(57.58±5.20)mm、女性为(69.95±9.09)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S1前孔内缘距离:男性为(34.95±3.50)mm;女性为(31.98±2.99)mm.骶正中动脉变异较小,存在率100%,居中占10%;骶正中静脉壁薄,变异较大,存在率为60%.骶正中动、静脉在S1,2间隙水平其平均外径分别为(0.96±O_36)mm和(2.05±0.60)mm.骶前区静脉丛壁薄,且大多数血管缺少静脉瓣,相互汇合成网状.S1神经根出骶前孔后偏向前内下走行.结论 在"安全操作空间"范围内,不超过S1神经前孔的内缘,并在X线透视引导下尽可能沿骶骨正中线操作,可保证经皮腰骶轴向融合的安全性.
推荐文章
骶直肠筋膜在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解剖
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
骶直肠筋膜
骶前静脉丛
子宫骶韧带
经骶后孔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解剖
骶后孔
骶管阻滞
药物注射
麻醉
骨盆骨折骶髂关节分离前路钢板固定的应用解剖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内固定
骶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的骶前应用解剖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椎 骶骨 脊柱融合术 解剖学 局部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6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09.1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宏光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3 15 3.0 3.0
2 吴天亮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1 4 1.0 1.0
3 靳松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1 4 1.0 1.0
4 王弘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1 4 1.0 1.0
5 王凌挺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1 4 1.0 1.0
6 张玙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骶骨
脊柱融合术
解剖学
局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