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抑制迁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2-D/3-D迁移,血管生成,PCR,CAM等方法,评价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新生血管的药理学活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给药24 h后,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35)增殖(IC_(50)=21 nmol/mL),并且当浓度分别大于5 nlnoL/mL和6 nmol/mL时,对癌细胞的2-D和3-D迁移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其对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NCAEC)增殖几乎没有影响(IC_(50)=124 nmol/mL).共培养法tube formation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主要作用其第2阶段,即内皮细胞的分化阶段.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丹参酮ⅡA对肿瘤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c-Myc及HIF-1α表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CAM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对新生血管生成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VEGF、c-Myc及HIF-1α的表达,从而产生药理学活性.
推荐文章
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的实验研究
丹参酮ⅡA
人乳腺癌细胞
生长抑制
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隐丹参酮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迁移
侵袭
丹参酮ⅡA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化疗敏感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丹参酮ⅡA
阿霉素
乳腺癌干细胞
外排型ABC转运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酮ⅡA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迁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迁移 血管生成 基因表达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5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048.2009.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38 927 15.0 25.0
2 徐长亮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 4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酮ⅡA
迁移
血管生成
基因表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