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林是江淮丘陵地区残存的典型落叶阔叶林,是经砍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次生林类型,也是重要的地带性植被.基于详细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特征、层次结构、群落性质以及演替趋势.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科72属81种,单种科和单种属较多.群落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群落垂直空间分化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外植物丰富.群落生活型组成、叶性质、优势种群径级结构以及重要值分析体现了较为成熟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特征,群落处于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顶极阶段.优势种群短毛椴趋于成熟阶段,演替较为激烈,天然更新较为缺乏.作为合肥市区内宝贵的乡土物种基因库和资源库,该残存落叶阔叶林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文章
大蜀山短毛椴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短毛椴
落叶阔叶林
优势种群
生态位
大蜀山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武夷山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与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生物多样性
通径分析
天目山
江西武夷山河岸带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江西武夷山
河岸带
阔叶林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蜀山短毛椴落叶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短毛椴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18
字数 6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9.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汤庚国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22 2773 26.0 3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短毛椴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