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不仅仅单纯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而且还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却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殊的意义,使得环境问题成为21世纪整个国际社会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以来,初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于战略意义,进而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并相继出台大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命令和通知,使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同时加快与国际环境保护接轨的进程.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以及相关的单行法律、附属法律中对环境资源保护问题都有相应的规定.除此以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则主要通过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体现.运用刑事立法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虽然有所体现,但总体上比较支离零乱.1997年新刑法则力矫此弊,以浓重的笔墨对环境资源加以保护,这是刑法史上的突破与飞跃.本篇文章以1997年新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着力点,重点阐述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成因、构成特征、刑法适用情况以及破坏环境资源罪的归则原则,特别是对现行刑法中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必须是故意犯罪提出了新的观念,以供探讨和研究.
推荐文章
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相关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公共利益
刑事案件
民事诉讼
论环境伦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支撑
环境伦理
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论太湖流域水资源环境的法律保护
太湖流域
水资源
水污染
法律保护
论浙江山区乡镇的资源环境保护
山区
资源环境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来源期刊 健康必读(下半月·学术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立法模式 构成特征 归责原则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政法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1,52
页数 分类号 R963
字数 86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国懿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立法模式
构成特征
归责原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健康必读(下旬刊)
月刊
1672-3783
43-1386/R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5号100088信箱22分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59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97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