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从广东地区流行鸭肝炎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毒(命名为"GD株")进行了鸭胚(DE)传代培养.DE2~DE6代鸭胚毒的ELD50在10-5.17/0.2 mL~10-6.38/0.2 mL之间.DE6代毒回归雏鸭后可以产生与1型鸭肝炎病毒(DHV)相同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鸭肝组织毒对4日龄、8日龄和16日龄雏鸭的LD50分别为10-6.5/0.5 mL、10-5.38/0.5 mL和10-4.83/0.5 mL.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能够耐受pH3.0酸处理,62℃30 min不能被完全灭活.病毒核酸类型鉴定为RNA病毒.生物学和理化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GD株为强毒DHV.使用标准1型DHV阳性血清进行的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表明,GD株病毒在抗原性上与1型DHV无关.对DHv抗原相关的VP1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GD株与DHV-1的V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9.8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1.77%.GD株属于一种在我国流行的新型DHV强毒(暂命名为"CN-DHV").
推荐文章
3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病毒的分离鉴定
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
诊断
分离鉴定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番鸭
肝“白点病”
呼肠孤病毒
分离
鉴定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新型鸭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免疫防治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年,卷(期) 2009,(10) 所属期刊栏目 病毒及其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0-77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52.65
字数 60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51)
196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6(3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7(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鸭肝炎病毒
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月刊
1008-0589
23-141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427号
14-7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9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93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