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测井技术       
摘要:
印尼G区块地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3个巨型岩石圈板块交汇处,历经复杂构造-沉积演化.运用测井地质研究手段,根据构造-沉积演化的研究成果,以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认识作为预测依据,成功预测并发现印尼G区块发育3类低电阻率油气层.即构造成冈、沉积成因及复合成因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并从构造、沉积等角度,结合测井信息的响应特征,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岩心铸体薄片分析资料、试油与生产等表明,该预测成果真实可靠.统计表明.低电阻率油气层占整个研究区油气层的23.1%,数量丰富,具有较大的挖潜空间,为研究区下步的产能接替提供了依据,扩大了研究区的储量规模.
推荐文章
低电阻率油气层宏观地质影响因素与微观机理的匹配关系
低电阻率油气层
地质因素
微观机理
匹配关系
胜利油田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
电阻率
高矿化度
测井解释
神经网络
油气层识别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
电阻率
油气层
油气成因
测井解释
浅论低电阻率油气层与地质背景因素的内在联系
低电阻率
油气层
成因
地质背景
关联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尼G区块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测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电阻率 油气层 成因 预测 印尼G区块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处理解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31.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38.2009.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浩 55 258 10.0 14.0
2 刘双莲 12 222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测井解释
低电阻率
油气层
成因
预测
印尼G区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井技术
双月刊
1004-1338
61-1223/TE
大16开
197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9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