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比采煤前和采煤塌陷过程中及稳定后包气带结构的变化,详细研究了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包气带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煤塌陷前,包气带组成岩性主要为风积砂岩和萨拉乌苏组粗砂岩,相对较薄,包气带组成介质层序较清晰,各岩性介质颗粒排列有序、均一,包气带内部结构以孔隙为主;在采煤发生后的塌陷非稳定阶段,塌陷裂隙贯通含水层,使地下水大量渗漏,同时产生大量贯穿地表的裂隙,引起岩土孔隙性发生变化,使得塌陷区包气带变厚,在一定深度上结构不均,浅部包气带结构转化为以裂隙为主;到塌陷稳定阶段,包气带结构变化趋于稳定,厚度增加,但在地表以下仍存在一些断续的裂缝(隙),使塌陷区包气带形成以孔隙为主,间夹断续裂隙的特殊包气带结构.
推荐文章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采煤塌陷
水环境
影响
神府东胜
神府东胜矿区不同塌陷阶段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采矿塌陷
包气带
土壤含水量
大柳塔
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
裂缝
煤矿塌陷区
Surfer 11.0
神府-东胜煤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包气带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包气带 采煤塌陷阶段 神府-东胜矿区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1|X143
字数 3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09.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红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1 199 7.0 11.0
2 么红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7 34 4.0 5.0
3 宋亚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4 125 3.0 4.0
4 ZHANG Fa-wang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 11 1.0 1.0
5 张发旺 1 11 1.0 1.0
6 马彦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6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气带
采煤塌陷阶段
神府-东胜矿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