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证候要素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证候要素评分,评分≥7分证候要素诊断成立,分为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组,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运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证候要素分值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气虚组PT值低于血瘀组、风组(P<0.05),其余各组间PT值以及各组间APTT、FIB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证候要素分值与FIB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痰、气虚证候要素分值与PT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P<0.01).结论 风、火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对降低,血液可能呈相对低凝状态;痰、气虚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凝血酶原时间相对缩短,血液可能呈相对高凝状态.
推荐文章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
认知障碍
中医证候
相关性
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
证候要素
血脂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因子V
因子Ⅶ
因子Ⅷ
因子X
因子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脑梗死证候要素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证候要素 凝血因子 相关性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9-7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1.4
字数 29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2157.2009.1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允岭 159 2272 25.0 38.0
2 郭蓉娟 129 1121 19.0 26.0
3 侯小兵 6 82 4.0 6.0
4 陶冶 12 112 6.0 10.0
5 刘雪梅 37 230 10.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脑梗死
证候要素
凝血因子
相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