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双腔起搏器植入(PM)或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MSA)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 48例患者,19例行PM治疗,29例行PTMSA治疗,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PM组,平均年龄(51±13)岁,平均随访时间(3.9±2.3)年,起搏模式为DDD,AV延迟间期90~110 ms,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是(103.8±40.6)mm Hg(1 mm Hg=0.133 kPa)和(45.1±36.2)mm Hg,P<0.05.PTMSA组,平均年龄(43±11)岁,随访时间(3.6±1.2)年,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是(85.7±21.1)mm Hg和(24.6±12.2)mm Hg,P<0.05.PTMSA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幅度大于PM治疗组[(71±12)%vs(58±29)%,P<0.05].PTMSA术后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8%,主要为各种心律失常;PM术后主要为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3%,主要为起搏器相关并发症.PTMSA组14例有晕厥史的患者中有1例术后活动时仍偶发晕厥,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75%.PM组10例有晕厥史的患者术后未再发,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93.8%.结论 双腔起搏器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患者的左心窒流出道压力阶差,起搏治疗降低危心室流出道雎力阶差的幅度低于消融治疗.消融治疗的并发症高于起搏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推荐文章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内科学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心肌病 ,肥厚性/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双腔起搏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双腔起搏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2-41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9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09.06.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双腔起搏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双月刊
1007-6638
11-3859/R
大16开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82-883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6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