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8例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铜代谢变化及其治疗结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铜蓝蛋白,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尿铜和肝铜;初期治疗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维持治疗用青霉胺或锌剂.结果: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占肝豆状核变性总数的7.0%,肝病型起病缓慢,恶心、纳差等不明显,极易误诊.血常规、氨基转移酶多数正常,均有K-F环,肝功能受损程度及铜代谢异常相差甚大.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第1天平均排铜4 072ug,是治疗前的18.1倍,是同等剂量青霉胺的2.5倍,未见明显副作用,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并非少见,极易误诊,值得高度重视,初期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推荐文章
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影像学特征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肝豆状核变性的循证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循证医学
归脾丸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血倾向的影响
肝豆状核变性
归脾丸
出血倾向
血常规
凝血常规
临床症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
来源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K-F环 铜蓝蛋白 尿铜 二巯基丙磺酸钠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75.24
字数 29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7347.2009.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虹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8 36 3.0 5.0
2 张永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61 493 13.0 19.0
3 唐晓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44 245 9.0 13.0
4 杨旭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80 529 13.0 18.0
5 雷建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28 116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K-F环
铜蓝蛋白
尿铜
二巯基丙磺酸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月刊
1672-7347
43-1427/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75号信箱
42-10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7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70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