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膜蒸馏技术浓缩中药提取液,在进料侧间歇鼓泡产生两相流.重点考察了气速、通气持续时间、通气频率对膜污染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间隔时间为30 min时, 气速分别为0.06和0.09 m3/h时抑制膜污染的效果明显不如气速分别为0.12和0.15 m3/h时的效果.通气时间间隔为30 min,实验进行到250 min时,通气持续时间为3和2 min的通量分别为22.0和15.0 kg/(m2·h),前者抑制膜污染的效果明显好于后者.通气频率越高,则两相流抑制膜污染的效果越好.通过两相流技术,可以使跨膜通量在实验进行250 min后仅下降5%.
推荐文章
气隙式膜蒸馏NaCl溶液的两相流强化
膜蒸馏
两相流
传质
海水淡化
气含率
蛇形微通道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流型
相分布
液膜
液滴份额
多效膜蒸馏过程用于海水和浓海水的深度浓缩
多效膜蒸馏
造水比
海水
脱钙
深度浓缩
操作稳定性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的膜曝气强化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膜曝气
气液两相流
过程强化
传热
传质
膜污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气-液两相流动抑制膜蒸馏浓缩过程的膜污染
来源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膜蒸馏 污染 浓缩 两相流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028.8
字数 22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28.2009.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忠伟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59 319 11.0 16.0
2 马润宇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37 2743 31.0 44.0
3 刘丽英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56 345 11.0 18.0
4 杨祖荣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1 236 10.0 14.0
5 刘喆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膜蒸馏
污染
浓缩
两相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4628
11-4755/TQ
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5号
82-65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76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