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其作用机制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并非直接驱杀蛔虫.乌梅丸证症状上寒热并见,可表现为内热外寒或上热下寒,其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以虚寒为本,邪实为标.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郁导致的上热下寒证.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推荐文章
乌梅丸方证探析
乌梅丸
厥阴
《伤寒论》
蛔厥
桂枝茯苓丸方证考证
桂枝茯苓丸
方证
药证
考证
试论乌梅丸以气味配伍组方
乌梅丸
气味配伍
组方
<伤寒论>
类承法运用乌梅丸临床经验探讨
乌梅丸
临床经验
探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乌梅丸方证涵义及应用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乌梅丸 蛔厥 厥阴病 肝郁 《金匮玉函经》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方药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3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89.1
字数 109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699.2009.03.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廷刚 5 54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乌梅丸
蛔厥
厥阴病
肝郁
《金匮玉函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