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生化制剂失效的过程称为除剂或中和,2002年美国提出了核除剂武器的概念.从核除剂方法原理、核除剂武器的特点、美国核除剂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美国1991年提出了低当量核武器的概念,随后采用MCNP4A耦合中子-光子蒙特卡洛程序,分别计算了低当量核弹头和核拦截器产生的瞬发辐射和缓发裂变残留对不同存在方式的生化制剂的中和效果,同时美国军事放射生物研究所进行了辐照灭活生化制剂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核除剂武器具有原位中和、致命性、彻底性和实战性等特点,也同样具有使用引起的附带毁伤效应大的弱点,同时有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危险.
推荐文章
核函数的度量研究进展
核方法
核函数
核度量
支持向量机
分类
健康文化概念研究进展
健康文化
概念
健康素养
静电除盐技术的研究进展
静电除盐
电极材料
双电层
吸附
核转录因子-κB的研究进展
NF-κB
疾病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除剂武器概念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学科 军事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核除剂武器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反恐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安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E118
字数 49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094.2009.05.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兵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1 255 9.0 14.0
2 彭汝芳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5 404 10.0 15.0
3 楚士晋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8 404 11.0 15.0
4 陈晓明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45 306 10.0 15.0
5 张建国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156 8.0 11.0
6 谭碧生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5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安全工程
核除剂武器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反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009-6094
11-4537/X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2-77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8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584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