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SEM和TEM原位拉伸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及低屈强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轧后弛豫+控制冷却的工艺可以获得铁索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弛豫终止温度是影响铁素体体积含量和晶粒大小的决定因素.当弛豫终止温度区间为690-705℃时,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达到了较好的匹配,满足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性能要求.弛豫终止温度越低,铁素体体积含量越高,晶粒尺寸越大,屈强比越低.对拉伸过程进行动态原位观察的结果表明,铁索体(软相)和贝氏体(硬相)的协调变形机制是屈强比降低的原因.
推荐文章
预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粗晶区性能的影响
X80抗大变形管线钢
粗晶区
冷裂纹敏感性
断裂韧性
插销试验
热模拟
X7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工艺研究
抗大变形
管线钢
控轧控冷
X80大变形管线钢的预应变脆化
X80管线钢
大变形
预应变
脆化
冷却工艺对抗大变形管线钢X70HD热涂敷性能的影响
X70HD钢
抗大变形
应变时效
均匀延伸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和屈强比的影响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管线钢 抗大变形 屈强比 弛豫 协调变形
年,卷(期) 200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72.3
字数 41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9.09.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庆伍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65 1397 20.0 26.0
2 武会宾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0 1703 21.0 31.0
3 焦多田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0 134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143)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3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管线钢
抗大变形
屈强比
弛豫
协调变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