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运用全息协调的理论和方法, 以黄土丘陵区宁夏固原县为例, 选择粮食总产、输沙模数为目标因子, 土地利用结构、降水量、积温为结构因子, 利用1949~2003年的生态经济数据, 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优化.结果表明:牧草地对粮食产量和水保效益起显著作用, 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可实现粮食总产增加和输沙模数下降的"双赢".全息协调分析表明, 粮食总产的最大值为18.92万t·a-1, 最小输沙模数为1 052.9 t·km-2·a-1;目标因子相等权重条件下的土地优化利用调整方案是:在2003年基础上, 将>25°全部和10°~ 25°部分坡耕地共计3.07万hm2退耕还林(草), 输沙模数将由6 000 t·km-2·a-1降至2 000 t·km-2·a-1, 粮食自给率能维持在70%左右.
推荐文章
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土地利用
协调发展度
土地利用模式
政策建议
生态绿当量及其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以江西省新建县为例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绿当量
森林覆盖率
新建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全息协调优化研究——以宁夏固原县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全息协调理论 结构优化 退耕还林(草) 生态经济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6-7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81|F3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11.2009.0077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利用
全息协调理论
结构优化
退耕还林(草)
生态经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