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堡凹陷部分油层电阻率较低,分布面积广泛,纵向上与高电阻率油气层、高电阻率水层间互发育,在测井特征上具有复杂和隐蔽特性,电阻率测井反映出较大的局限性.以自然电位形成机理和岩石物理试验为基础,开展了薄膜电位与阳离子交换量和岩心含水饱和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明确了自然电位极性和异常幅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含油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合理设计钻井液电阻率为前提、利用自然电位极性和异常幅度为定性解释基础、以双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为定量解释指标的隐蔽油气层识别方法.实例表明,在电阻率-孔隙度测井油气层识别体系中,自然电位信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对低电阻率、低电阻增大率等油气层的识别能力,在隐蔽油气层识别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思考
测井技术
石油工程
应用思考
套后中子测井技术在浅层气识别中的应用
套后中子测井
层位判定
中子寿命
补偿中子测井
测井技术在马北八区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马北8区块
测井评价
储层识别
自然电位测井技术对矿物储层裂缝敏感性分析
自然电位测井技术
矿物储层裂缝敏感性
扩散电动势
自然电位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然电位测井技术在隐蔽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隐蔽油气层 自然电位测井 钻井液电阻率设计 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 油气层识别方法
年,卷(期) 2009,(z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8+11
字数 28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9.z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风 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9 2.0 2.0
2 陈晶莹 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1 1.0 1.0
3 张建林 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1 1.0 1.0
4 贺忠文 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蔽油气层
自然电位测井
钻井液电阻率设计
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
油气层识别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