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 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引流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收集大鼠淋巴液和血清,比较两组内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结果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成功率较高(84.2%).I/R+引流组的淋巴液和血清中内毒素、HMGBI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sICAM-1均显著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 建立起比较简便、易行的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内毒素、HMGB1和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推荐文章
凉膈散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
凉膈散
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
乳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凋亡
血管活性肠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P-选择素的影响
血管活性肠肽
P-选择素
脑缺血再灌注
低温肠内喂养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肠内喂养
温度
大鼠
胃缺血
再灌注
急性胃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建立及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性物质的改变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淋巴液引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 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3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49.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81/j.issn.1000-503X.2009.03.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峰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淋巴液引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503X
11-2237/R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2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