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R1、R2和R3)中,采用乙酸钠(R1)、蔗糖(R2)和苯酚(R3)三种不同基质作为碳源,均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不同颗粒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污染物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R1中颗粒污泥外观呈黄色,其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R2中颗粒污泥外观呈黑色,内部含有丝状菌;而R3中颗粒污泥表面被大量丝状菌包裹,颗粒污泥呈淡黄色.在进水COD 1000 mg/L时R1、R2和R3中颗粒污泥比有机物的利用速率大小顺序为R3>R1>R2,而COD的去除率顺序却为R2>R2>R3.在进水氨氮40 mg/L时,R1、R2和R3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在91%、96%和80%以上.以不同的底物培养出不同的好氧颗粒污泥可以拓展其在有毒化学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和高浓度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推荐文章
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
好氧颗粒污泥
培养
影响因素
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有毒废水
重金属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
有机负荷
污泥形态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处理
废水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好氧颗粒污泥对不同底物组成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物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碳源 去除率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9,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1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9632,2009.04.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庆业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83 945 16.0 27.0
2 石先阳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3 129 5.0 10.0
3 詹婧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7 85 6.0 7.0
4 张闺君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好氧颗粒污泥
碳源
去除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学杂志
双月刊
2095-1736
34-1081/Q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26-5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5351
相关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Anhu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ahinfo.gov.cn/zrkxjj/index.htm
项目类型: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