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1997年至2007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对其中按2003年WHO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1MPC结构乳腺癌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伴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存,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3.6%,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病理学的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聚集呈微乳头状癌巢,或呈桑椹状、小腺管样,位于人工间隙内呈中空簇状生长,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上皮膜抗原(EMA)着色于细胞团的外表面,而细胞间无着色呈"反极"染色现象,部分瘤细胞可以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结论 伴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均应引起重视.诊断时应与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黏液腺癌、转移性乳头状癌等相鉴别.
推荐文章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肿瘤
微乳头
浸润癌
免疫组化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肿瘤
IMPC
病理
鉴别诊断
结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结肠肿瘤
微乳头状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厂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形态学 预后 鉴别诊断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医疗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2-603
页数 分类号 R737.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哲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4 2 1.0 1.0
2 李利伟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形态学
预后
鉴别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研究
月刊
1674-8182
32-1811/R
大16开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28-23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6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53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