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摘要:
为研究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危害前后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收集法随机对红松健康主梢、侧梢、球果及被松梢象危害过的主梢,用ENTECH气体采样罐分别进行采样,利用GC-MS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在红松各部位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烷烃、烯烃、酮类、醇类、呋喃类.其中萜烯类有15种,主要有α-蒎烯、莰烯、罗勒稀、4(10)-崖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其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一半以上;萜品烯、反-柠檬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成分相对含量少.各检测部位含有22种相同物质.健康主梢中α-蒎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少,β-蒎烯、坎烯、4(10)-崖柏烯和3-蒈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多,罗勒烯的含量多于被害主梢而少于侧梢及球果,β-月桂烯的含量少于球果而多于被害主梢及侧梢.与健康主梢相比,被害主梢多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2种物质;侧梢多反-柠檬烯1种物质;球果多萜品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5种物质.健康主梢、被害主梢、侧梢及球果萜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53.51%、56.86%、71.83%及95.34%,各部位挥发物质的差异可能对松梢象的寄主定位和取食起着信号作用.
推荐文章
红松挥发性物质与松梢象危害的关系
红松
松梢象
挥发性物质
顶空进样
华山松挥发性物质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关系
华山松
植物挥发物
华山松木蠹象
引诱作用
拒避作用
女贞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女贞
机械损伤
植物有机挥发物
楚雄腮扁叶蜂危害诱导松针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分析
云南松
楚雄腮扁叶蜂
寄主挥发性物质
取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梢象危害前后红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红松 松梢象 挥发性化合物 萜类物质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3.1|S791.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9.07.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善春 150 1830 24.0 35.0
2 迟德富 119 1045 13.0 26.0
3 杨明非 19 138 7.0 11.0
4 徐波 16 209 8.0 14.0
5 盛平友 2 16 2.0 2.0
6 姜瑞凤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4)
共引文献  (293)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松
松梢象
挥发性化合物
萜类物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382
23-1268/S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80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