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 地震科技工作者立即投入到震后应急救援、现场余震监测、灾害评估、地震机理研究、震情趋势判定和现场科学考察中. 其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年专家在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数字化地震参数计算、震源破裂过程、地震灾区区划图编制、余震破坏影响范围确定、地震社会学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到2008年12月, 研究所40岁以下科技人员在各种科研刊物上发表了SCI、 EI文章就有10余篇, 参加现场工作人员41人次. 青年科技人员能够迅速投入到震后科技支撑工作中, 得益于研究所平时对青年科技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 本文对此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推荐文章
跨断层水准与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监视
汶川8.0级地震
强余震
双河
跨断层水准
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
汶川
地震预报
启示
断层
断裂带
能量积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年地震工作者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科技支撑工作中的作用——对青年科技人员教育和培训的评估和讨论
来源期刊 国际地震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年专家 汶川地震 科技支撑 教育与培训 评估与讨论
年,卷(期) 2009,(12) 所属期刊栏目 动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52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09.1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爱文 45 540 14.0 23.0
2 陈学良 34 255 8.0 15.0
3 张东宁 25 470 7.0 21.0
4 封长华 16 0 0.0 0.0
5 陈瑶 7 20 3.0 4.0
6 乔森 2 4 1.0 2.0
7 肖春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29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年专家
汶川地震
科技支撑
教育与培训
评估与讨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地震动态
月刊
0253-4975
11-2362/P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