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2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患者,男19例,女13例,平均56岁(32~80岁).髋臼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3例,ⅡA型9例,ⅡC型5例,ⅢA型1例,ⅢB型4例;对Ⅰ~ⅡA型髋臼骨缺损(22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ⅡC~ⅢB型髋臼骨缺损(10例),给予植骨、加强环和髋臼网等方法进行充分重建,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1例,Ⅱ A型4例,ⅡB型1例,ⅡC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ⅡC型5例,ⅢB型3例),近端固定生物型假体5例(Ⅰ型),广泛涂层型假体11例(Ⅰ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远端同定型假体8例(ⅢA型6例,ⅢC型2例).结果 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年2个月.术后2例患者反复发生感染,因患者拒绝再次取出假体,仅行清创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仍存在窦道;Harris评分分别为65和78分.其余30例患者效果满意,Harris评分由二期手术前的平均48分(31~7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80~95分).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的X线片对比,30例患者的假体均无下沉、移位和松动.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手术的成功率高,手术重点是确认感染已获得良好控制后,针对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