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某电厂主要燃用的两种无烟煤工业分析指标基本接近,但其燃烧特性和可磨性差异较大.为优化混煤掺烧方式,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炉前掺混、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对比燃烧试验.试验均在300 MW负荷下进行,2种无烟煤按1:1掺配.通过试验发现:"分磨制粉、炉内掺烧"方式较"炉前掺混、炉内混烧"方式飞灰可燃物和炉渣可燃物有不同程度降低;"分磨制粉"时不同的磨煤机给煤方式燃烧效率以及炉膛温度分布有较大差别.通过试验,验证了煤质特性差异较大的无烟煤通过"分磨制粉"可提高锅炉效率、改善炉膛温度分布,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W型火焰锅炉无烟煤掺烧烟煤试验研究
W型火焰锅炉
无烟煤
烟煤
掺烧
结焦
“W”火焰锅炉掺烧劣质无烟煤试验研究与优化运行
锅炉
“W”火焰锅炉
劣质无烟煤
燃烧调整
油页岩与无烟煤掺烧特性研究
油页岩
无烟煤
掺烧特性
稳燃特性
燃尽特性
结渣特性
仓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研究
锅炉
仓储式制粉系统
混煤掺烧
优化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吹式制粉系统"W"型火焰锅炉无烟煤混煤掺烧优化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电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吹式制粉系统 "W"型火焰锅炉 无烟煤 可磨性 混煤掺烧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发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K223.25
字数 3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49.2009.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光明 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 34 419 11.0 19.0
2 ZHU Guang-ming 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 1 8 1.0 1.0
3 姚斌 1 8 1.0 1.0
4 黄学文 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 1 8 1.0 1.0
5 焦庆丰 1 8 1.0 1.0
6 吴增金 2 19 2.0 2.0
7 周方明 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吹式制粉系统
"W"型火焰锅炉
无烟煤
可磨性
混煤掺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力
月刊
1004-9649
11-3265/TM
大16开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北区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315
2-427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929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