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早期抑制核因子κB对心肌修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并设立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00 mg/kg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每日1次,连续26 d.检查心肌病理形态学、心肌核因子κB激活情况、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及肌纤维母细胞浸润情况,并在实验第14、28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治疗组心肌坏死面积无明显差异;应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有效抑制了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核因子κB的激活,并导致肉芽组织替代受损心肌组织延迟,心肌坏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减低及心肌坏死区肌纤维母细胞浸润受抑制;治疗组室壁瘤的发生较实验组明显增加,实验第28天,治疗组心功能降低较实验组更为明显.结论 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早期抑制核因子κB可能对心肌修复不利,并进而对心室重塑、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推荐文章
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早期抑制核因子κB对心功能的影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核因子κB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性损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热休克蛋白70和核因子-κB的影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心肌缺血
核因子κB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α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参附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丹参对缺血性心肌损伤保护的非循环机制
丹参注射液
心肌缺血
中药疗法
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早期抑制核因子κB对心肌修复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核因子κB 异丙肾上腺素 大鼠 心肌缺血性损伤 心肌修复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1-2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旭开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 117 502 11.0 15.0
2 杨成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 125 660 13.0 18.0
3 王红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 70 355 10.0 15.0
4 熊秀勤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超声诊断科 28 189 6.0 13.0
5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 82 291 9.0 13.0
6 潘波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核因子κB
异丙肾上腺素
大鼠
心肌缺血性损伤
心肌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月刊
1007-3949
43-1262/R
大16开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42-16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3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12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