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纳米银制剂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纳米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稀释法和K-B纸片扩散法,对不同纳米银制剂最低抑菌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 纳米银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1.0 mg/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0 mg/L.纳米银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为1.0 me/L.含50 mg/L纳米银凝胶对上述3种试验菌抑菌环直径均>7.0 mm;含50 mg/L纳米银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环直径>7.0 mm,但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7.0 mm.结论 两种剂型的纳米银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差别不明显.
推荐文章
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氧化银制备纳米银颗粒的研究
聚乙烯吡咯烷酮
水热合成法
纳米银颗粒
纳米银用于牙科根管消毒的抗菌作用研究
纳米银
根管消毒
粪肠球菌
溶血链球菌
抗菌作用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纳米银
抗菌机理
抗菌材料
抗菌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纳米银制剂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消毒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银 制剂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8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传斌 中山大学药学院 83 525 13.0 20.0
5 陈美婉 中山大学药学院 11 145 5.0 11.0
9 江少平 中山大学药学院 6 61 4.0 6.0
10 刘长秀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13 138 5.0 11.0
11 吴红梅 中山大学药学院 3 4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34)
二级引证文献  (269)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4(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5(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6(4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7(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8(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9(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银
制剂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消毒学杂志
月刊
1001-7658
11-2672/R
大16开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82-32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3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17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