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既往未做过手术的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54例, 年龄1~14岁,其中阴茎型30例、会阴型15例、阴茎头型8例、阴囊型1例.所有患儿接受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于阴茎背侧裁取包皮内板游离皮片卷成管状延长尿道,将阴茎背侧皮肤纵行切开转移至腹侧覆盖新尿道.术后予随访中位时间3年,最长7年.结果:裁取游离包皮长度3.0~5.5 cm(平均4.0 cm),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50 min),所有游离皮片均存活.术后发生尿瘘2例,尿道狭窄4例,经尿瘘修补、尿道扩张治愈,所有患儿阴茎外观良好.结论:游离包皮内板一期成形术对轻、中度尿道下裂治疗效果较好.
推荐文章
小儿阴茎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小儿
阴茎型
手术配合
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
外科皮瓣
尿道成形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附54例分析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先天性尿道下裂 游离包皮内板 尿道成形术 儿童
年,卷(期) 2009,(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9-7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09.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德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76 463 13.0 17.0
2 邱剑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119 937 18.0 22.0
3 湛海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108 674 12.0 19.0
4 周祥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124 1135 17.0 28.0
5 温星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56 277 9.0 13.0
6 高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168 1259 16.0 26.0
7 肖恒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37 207 10.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先天性尿道下裂
游离包皮内板
尿道成形术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