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V3,V11,V13应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可有效提高水处理絮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SBR反应器曝气时间3 h,投菌量50 g/L,温度28~30℃.V3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1.5%,82%,91.3%,93.5%,V11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89.1%,91.5%,95.1%,对NH3-N去除率较低;V13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0.7%,93.3%,92.1%,对NH3-N几乎没有去除;3株菌混合培养,3株菌形成一种互生关系,应用于水处理中当SBR曝气时间3 h,投菌量50 g/L,温度28~30℃,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3.3%,86.7%,93.5%,96%,同时能有效的改变污泥沉降性能.
推荐文章
优势菌在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校园生活废水
SBR
优势菌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
污水处理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生物膜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活污水
生物膜技术
设备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絮凝在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校园生活污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容积负荷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
字数 3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829.2009.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宗华 40 174 9.0 10.0
2 曹邦卿 23 82 5.0 7.0
3 赵玉彬 12 2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校园生活污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容积负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技
双月刊
1674-4829
32-1786/X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28-17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