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不需要进行采矿和建设大型的尾气处理设施,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具有产品质量好、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和环保等优点,目前尚处于工业试验阶段.按照油页岩层受热方式的不同,可将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分为传导加热、对流加热、辐射加热3类技术.在此,详细介绍了壳牌石油公司地下转化工艺技术、埃克森美孚公司ElectrofracTM技术、IEP公司GFC技术等3种传导加热技术,还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的对流加热技术、雪弗龙CRUSH技术等5种对流加热技术,以及2种辐射加热技术,并分析了各类工艺的优缺点.根据我国油页岩资源埋藏深、品位低的特点,应大力开展原位开采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将来大规模开发油页岩资源提供技术储备.
推荐文章
大庆油页岩ICP原位开采集输系统建议
大庆油田
油页岩
ICP原位开采集输
电热法
原位开采油页岩电加热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油页岩
电加热
原位开采
加热器
加热井
工艺流程
发展趋势
世界油页岩生产技术进展
油页岩
地表处理
原位处理
技术进展
原位开采背景下油页岩渗透规律的研究
油页岩
原位注蒸汽
渗透系数
三维应力
孔隙压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世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进展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原位开采 蒸汽加热 电加热 辐射加热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新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09.05.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朝合 39 416 11.0 18.0
2 王红岩 116 4358 37.0 63.0
3 郑德温 28 458 12.0 21.0
4 刘德勋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 21 496 11.0 21.0
8 葛稚新 16 273 8.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4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231)
二级引证文献  (13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2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4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位开采
蒸汽加热
电加热
辐射加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