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辩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后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肌酐(Sc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mRNA)表达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能够改善BUN、Scr,提高EPO含量,使EP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通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增强慢性肾衰竭(CRF)时骨髓对内源性EPO反应性,达到抗RA的目的.
推荐文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瘦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体质量指数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并贫血30例
慢性肾衰竭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左卡尼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肾益精降浊法对慢性肾衰竭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温肾益精降浊法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肾性贫血
年,卷(期) 2009,(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1-873,插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6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587X.2009.10.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晓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69 263 9.0 13.0
2 董志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24 81 6.0 8.0
3 刘剑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2 7 1.0 2.0
4 史佳影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院内科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肾益精降浊法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肾性贫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月刊
1009-587X
14-1277/R
大16开
山西太原市06079信箱
22-26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99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