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河南永城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煤基活性炭,采用低温N_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在KOH与煤的质量比为4: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高达3224m~2/g,总孔容达1.76cm~3/g,中孔率为57.95%.该活性炭电极在3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高达324F/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当电流密度为40mA/g时,经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超过92%,且其漏电流很小.
推荐文章
超级电容器用马尾藻基超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KOH活化法
马尾藻基超级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极的优化
活性炭电极
双电层电容器
改性实验
比电容量
比表面积
双电层电容器植物基活性炭研究进展
双电层电容器;
植物
生物质
活性炭
酚醛基活性炭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活性炭布
二氧化碳活化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电层电容器用煤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来源期刊 材料导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双电层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年,卷(期) 2009,(22)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测试与表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24.1|TM53
字数 31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023X.2009.22.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谌伦建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9 1121 18.0 29.0
2 邢宝林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8 634 12.0 22.0
3 张传祥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8 659 13.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基活性炭
双电层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导报
半月刊
1005-023X
50-1078/TB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78-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57
总下载数(次)
86
总被引数(次)
145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