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结抗酸菌L型感染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组织学上以淋巴结大片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淋巴结病变,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法(IK)检测,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片弥漫性碎屑样坏死,伴组织细胞增生,未见明显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和CD20分布正常,CD56-、CD68+、结核菌(BCG)+;抗酸染色查见L型抗酸菌,L型抗酸菌呈多形性:原生小体、圆球体、巨形体及长丝体等.随访24个月,病人已痊愈.[结论]淋巴结的抗酸菌L型感染其组织学上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极其相似,临床症状凶险,极易误诊或漏诊.因三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差别,应注意鉴别诊断.
推荐文章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5例临床分析
儿童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嗜血细胞综合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嗜血细胞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病理学
鉴别诊断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脑膜炎,无菌性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首发症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酷似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抗酸菌L型感染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淋巴结 抗酸菌L型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9-封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3.4
字数 30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7)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淋巴结
抗酸菌L型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