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稀油油藏所面临的高含水、注水效果差,剩余油难以采出,常规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部和平面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应用"2+3"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来改善其开发效果.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现状、油水性质分析,开展了适合于该区块油品性质和油藏特点的"2+3"驱油技术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确定出的"2+3"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效率和洗油效果,同时其注人性能、与地层的配伍性和稳定性均能满足现场试验要求;物模研究结果证明了"2+3"驱油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开发中后期非均质稀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也可作为水驱油藏开发后期的接替技术而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2+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
靖安油田
调剖
提高采收率
'2+3'技术
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直流电场强化驱油技术
稠油油藏
直流电场
强化驱油
提高采收率
含水率
热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热CO2驱
筛选标准
方案设计
提高原油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CO2、水交替驱
采收率影响因素
躯替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3"驱油技术提高稀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凝胶粘度"2+3"驱油体系 封堵效率 界面活性图 驱油效率 静态吸附 物理模拟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427.2|TE357.46
字数 37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124.2009.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其成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 89 6.0 8.0
2 周雅萍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7 49 4.0 7.0
3 刘宝良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7 59 6.0 7.0
4 赵丽辉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22 2.0 3.0
5 庞树斌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胶粘度"2+3"驱油体系
封堵效率
界面活性图
驱油效率
静态吸附
物理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师
月刊
1002-1124
23-1171/TQ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衡山路18号
14-16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0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5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