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供、受者各12只,同系移植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同种移植1~4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0~2 min和10 h、15和80 min及15 min和10 h,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肝脏后关腹,不行肝移植.肝移植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术后1、3、5、7 d,分别处死每组3只受者,取移植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杏观察病理改变和IRI程度,按照Banff系统分级标准对AR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肝组织Fas、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1~4组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RI损伤程度依次加重.术后1、3、5、7 d,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4组未发现AR,同种移植1~3组AR明显;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均逐渐升高,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移植肝组织中Fas、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及mRNA均无表达,F组仅有少量表达,同种移植1~3组较其他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的表达量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后AR的程度与一定程度内的IRI呈正相关,但如IRI造成移植肝严重损伤,则AR的发生明显降低,Fas/FasL和穿孔素/颗粒酶B细胞凋亡途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